從此,天下皆知,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

從此,天下皆知,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狄仁傑一陣恍惚。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沒有狄仁傑就沒有盛世天下。


不知道為什麽,有些人注定了是特別重要的。許是天意,又或者不過是一個凡人的不甘寂寞。

不知道為什麽,有些人總是特別容易獲得別人的欣賞,信任和支持。許是人格魅力強大,又或者只是大部分人不願當個出頭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狄仁傑無疑是特別重要的。他文韜武略無所不精,性格耿直不畏強權,破案手法另闢蹊徑,是個不能或缺的忠臣、重臣。

狄仁傑還特別容易獲得別人的欣賞、信任甚至於輕而易舉得到別人的支持。從敵人到對手到同僚再到親近之人,從帝皇到上司到朋友再到百姓。

就算再有智慧有野心的敵人都會毫不掩飾自己對狄仁傑的賞識甚至想要邀請狄仁傑反投自己勢力之下,助自己一臂之力。

就算再有魄力有能力的上司同僚來到狄仁傑面前都願意放下身段放下驕傲,在大方向上跟隨狄仁傑。

就算先帝再不喜狄仁傑的耿直,天后再惱怒狄仁傑的精明,他們都不能一怒之下除掉狄仁傑。

因為狄仁傑是重要,狄仁傑是值得信任的。


狄仁傑習慣了站在最頂端,掌控一切。儘管高處不勝寒,他也要站在那裏。多少人把他看成和平盛世的象徵。


敵人曾對狄仁傑說,可惜我們是敵人,否則得你相助必得天下。

先帝曾對狄仁傑說,朕賜你亢龍鐧,若將來朕治國有誤,卿可持此鐧直言上諫。

天后武曌對狄仁傑說,從此世人皆知,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


人人都將要事交給他,因為他是可靠的。可只有一個人真正將他放在心上。


狄仁傑?

沒想到我們還能活著相見。

你又回大理寺了?


人人都道他身陷囹圄八載有餘,一朝得天后體恤放了出來,還將焚尸案交給了他,是天大的榮耀。卻只有面前這人面帶憂愁,語調裏含著狄仁傑熟悉的印刻在他骨頭裏的卑微和小心翼翼。

大家都只看狄仁傑飛得有多高,只有這人擔憂自己飛得累不累。


是天意,老天爺不讓我們死,自有作為。

狄仁傑聽到自己這麽說。

其實當時他想說的是,沙陀我出來了,你也出來了。等我破了焚屍案,我們就逃得遠遠的,再也不回來了。但是因為顧忌天后耳目眾多,他沒敢說出口。


從此,天下皆知,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


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沙陀二十多年的辛苦坎坷,沒有狄仁傑就沒有尉遲含冤受辱最終離鄉別井,沒有狄仁傑就沒有靜兒為情猶豫最終失去性命。


狄仁傑以為自己身在焚字庫的那些年,已經成熟,結果他錯了,錯得離譜。


他開始懷念他的囚友,懷念那個不知道已經在焚字庫裏呆了多久的老凌,懷念在焚字庫裏平淡的生活,懷念那時面對社稷難題無能為力的挫敗感。


他想起沙陀死前那句:我還沒輸。

是啊沙陀,你還沒輸。輸的是我。輸的是被你們留下的我。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不捨不能得。

這是狄仁傑從很小就懂得的道理。

他捨了,捨去他自己的性命,捨去他該得到的家庭,捨去多年的好友,捨去唯一,捨去心。

他得了,得到天下太平,得到百姓安居樂業,得到一切欣欣向榮,得到又一個盛世。


從此,天下皆知,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

沒有狄仁傑就沒有武曌,沒有狄仁傑就沒有現在的太平盛世。


——————end ——————

這亂七八糟的都不知道叫什麽好了……

算是想到哪寫到哪的一篇東西,其實我真的更加喜歡狄仁傑有木有QnQ我就是個主角控不行嗎!

在我看來狄仁傑的悲劇就在於他過分理智,他理智地獲得資訊,理智地分析,理智地得到結論。

結果他的理智害了他一輩子,因為他注定孤獨一生。

他的唯一已經被他禍害死了,他的好友也一個個離開了。只剩他一個孤獨地站在最高點。

再也沒有人會跟他抬槓,再也沒有人會不顧一切地跟在他身邊,再也沒有人會被他拉著大街小巷地尋找線索。

他成為了國老,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這是他的悲劇,也是他自己選擇的結局。


评论(1)
热度(1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